怎样改变自己说了不算的事
如果你对一个人有管理权,也负有管理责任,你就能批评他。具体如何批评,如何把批评的价值最大化,在上一篇我们已经学习过了(传送门)。
但如果你对他没有管理权,也负不了管理责任,你对他就只能提意见。嗯,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聊的重点,如何通过提建议/意见,改变自己说了不算的事儿。
提建议,最重要的是,我不仅发现了一个问题,还要带着一个解决方案来。我没有说对方不对、不好,而是想让对方变得更好。所以,提建议,更高级别的层次是发展关系。
因为只有双方先成为盟友,才能把“我”的目标转化成“我们”的目标,把指责他的意见处理成“他好我也好”的建议。也就是说,我只有站在盟友的立场上,我才能去提建议,而他才有可能接受,我们的沟通才能有进一步的价值。
脱不花给出了提建议的公式:
提建议=事前征求同意+定义双方关系+提供具体建议
事前征求同意
提建议前,征求对方同意,如果对方不让你讲,那就是时机不对,而且有两种可能:
1、把场合升级,把其他人叫上,甚至领导,一起说,但这有一个隐患,就是对方不想私下单独说,甚至有可能不愿意单独面对你;
2、把场合降级,找个单独的时间,推心置腹的聊一聊,这是非常好的事儿。
如果对方同意你提建议了,你需要马上说出来建议,所以事前我们需要做好强准备,提前打草稿。
强准备包括3部分内容:事实、情绪和目标。
在描述事实,表达情绪和抓住建议的核心目标的同时,我们也要注意几点:
首先,最好在对方心力资源充沛的时候提,不要在下班、加班到半夜的时候提,这时对方的精力和心力已经耗竭了,很可能听不进去你的建议。
其次,千万不要当众提,除非是公对公的场合,但如果可能,还是要私下提建议,毕竟我们提建议最重要的是“加强双方的关系”。这一点,如果我们站在接受建议者的角度,就比较好理解了。
定义双方关系
脱不花讲了3个特别常见的场景:
场景一:跟自己的老板提建议,你可以说:“能加入咱们团队,我受益匪浅,您在某些事情上对我的指导,是从0到1这个级别的。”这样说,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双方的关系。
场景二:跟跨部门同事提建议,你可以说:“我们一起在公司共事那么长时间,我特别认同你,特别愿意跟你合作,咱们是战友。”话是这么说,当然你们也要真的有合作,这样对方就能感受到你提出的建议是出于善意。
场景三:对级别低的同事提建议,你可以说:“看到你,我就像看到了刚进咱们单位的自己。”
最后,脱不花说,如果我们没法证明自己跟对方是一伙儿的时候,这时你最好别提建议,憋着。
练习题来了:如果你听说同事A特别受不了同事B的某个习惯,你和这两个人关系很好,你要不要委婉的提醒一下B?
———请你思考半分钟———
答案是,千万不要,如果你说的话,可能两者的关系会进一步破裂。
练习题2:你一个私交很好的朋友,但他的工作干的乱七八糟,你要不要跟他说说怎么改进?
———请你思考半分钟———
答案是,也不要。如果你提建议,就是越界了。你们是生活上的好朋友,仅限于生活,在工作上你们不是共同体,没资格指手画脚(我个人认为,如果你们都同属一个行业,你的资历确实比对方强很多,他也虚心向你请教,则是另一回事儿)。
提供具体建议
提供具体建议,最核心的要点是可行动,可落地。
这要考验我们的方案力了,如果我们的方案力不够强,对方无法立即行动,那就暂时不要提建议。
还记得华为一个新来的员工给任正非写了万字长文吗?当他提供的建议不能站在利益攸关者,真正躬身入局的人时,他提的建议是无法执行和落地的。
所以,我们提建议时,还要把握时机,只有我已经成为这个团队的一份子时,我才可以提建议,甚至吐槽。
最后,脱不花期望我们可以在团队内部把“提建议”常态化,定期问团队三个问题:
1、你希望我开始做什么事?
2、你希望我不要再做什么事?
3、你建议我在什么地方、哪些事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?
这样常态化提建议的方式,可以降低团队的心里压力,变成良好的互动,也可以帮助你提升领导力,就像刘澜说的:带领团队解决难题。
小结
1、提建议的核心原则,是先发展关系,再解决问题。
2、提建议=事前征求同意+定义双方关系+给出具体建议。
3、把提建议常态化,变成营造团队信任感的助推器。
one more thing
如果我们是接受意见的人,脱不花提示我们,要注意:主动留痕。
首先,就是对方的建议我们要记录下来,同时可以备案发送给对方;
其次,如果我们采纳了建议,还行动了,也可以给对方一个反馈。
如果对方的建议不合适,不靠谱,怎么办?我们也不要回绝对方,我们不需要证明对方错了,只是需要证明自己可以更好,那对对方来说,他提建议的目的就实现了。我们的关系可以更进一步。
今天就说这么多,谢谢你的关注,我们下周见。
参考文章:
脱不花《沟通训练营》